江苏
  • 登录
  • |
  • 注册

选择城市

登录

还没有账号?点此 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点此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修改密码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

看不懂的高中教育

专栏:高中教育 | 7年前发布

人民日报刊文表示,物理学科“遇冷”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 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还不一定能取得高分,可谓“性价比太低”。

  • 在不少家长看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太过高深,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也就绰绰有余。

  • 对学校而言,物理学科非常依赖教学资源,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

  • 一些地方的新高考模式中,自由选考的三门科目并非按照实考分数,而是采取对全省位次进行排名赋分,即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担心无法获得较好的位次而选择放弃。

u=1346111019,335548786&fm=200&gp=0.jpg

“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洪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往大了说,国家物理人才会出现断层,工业发展将后继乏力;往小了说,除了少数文科专业外,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大学阶段很可能遇到学习阻碍。

教育界的专家们认为面临新高考的规则,学校可以在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调整。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选课时,少一些功利的驱动,多一些兴趣的选择。”

人民日报在刊文中还提出,教育的初衷是育人。客观来说,目前高考还是指挥棒,学生和家长不可避免地追求高分,但涉及未来长远发展时,更应该从短期利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更完备、更长远、更丰富的目标。换句话说,破除功利主义、回归教育初心,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收藏文章

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