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 登录
  • |
  • 注册

选择城市

登录

还没有账号?点此 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点此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修改密码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

如何改变孩子吃饭磨蹭、挑食的坏习惯?这3件事父母要亲自教

专栏:素质教育 | 6年前发布

有位家长的留言很有画面感:

“孩子吃饭磨蹭,吃一口,把周围看一圈,再吃一口,再看一圈,也不知道周围有啥好看的,怎么催、怎么哄就跟没长耳朵一样,还经常把饭含在嘴里,感觉人家吃一口,他吃一粒。”

“总是边吃边玩,不让玩就不吃饭,感觉吃饭不是他的事儿,玩才是他的事儿,吃饭是他和我谈条件的筹码。”

花式做饭、各种喂饭,催着、哄着、吼着孩子总算吃下去了,家长才松了一口气。

靠外力在推动孩子,家长累,孩子也累。长期下去,不止吃饭要催,学习、生活上孩子就丧失了独立和自信,成了“学习要催,进步要推”的人。

只靠父母的单向推动,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让孩子意识到,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做,而不是父母让他做。

首先,家长不能以自身的就餐速度来判断孩子吃的快慢,只要不是时间过长,细嚼慢咽是有利于消化吸收的。

而且孩子的消化能力还偏弱,更不提倡吃饭过快、过量。

其次,父母可以通过定规矩、正向引导等方法,发掘孩子吃饭的主动性,并把这样的主动性培养延展到生活的其他事情中。

壹-定下规矩,发挥爸爸的权威感

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吃饭时间半小时左右为宜。

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的习惯。

孩子吃饭前一个小时不吃任何零食,前半小时不大量喝水,让孩子产生饥饿感才有利于顺利进食。

李嘉诚曾和家人约定:无论工作多忙,每个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尽量做到全家人一同用餐,让吃饭成为亲子互动好时光。

科学研究发现,理性的父爱带给孩子秩序感,在爸爸关注下成长的孩子,其自律性更强。

爸爸身上的权威感,决定了爸爸对于孩子用餐规矩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贰-注重吃饭氛围和正向引导

吃饭的氛围也很重要,父母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尽量选一些愉快的话题,让孩子感到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

也可以通过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喜欢和不喜欢的口味,在注重食物营养的同时兼顾孩子的喜好。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嫌弃食物,避免在饮食习惯上对孩子进行误导。

比如说某个菜做的不好,或者孩子不爱吃这个,几次之后孩子就会自然地排斥那种东西。

叁-带孩子去买菜,发掘孩子的主动性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研究发现,带孩子逛超市,参与蔬菜等食材的采购,可以让他们爱上蔬菜。

西班牙巴斯克烹饪中心的科学家们招募了86名8~10岁的儿童,将其分为两组,要求一组孩子帮父母购买3种不同蔬菜或饮料所需的食材,另一组孩子则在烹饪中心玩,不参与蔬菜采买。

结果显示,70%帮助家长购买蔬菜的孩子,吃掉了蔬菜菜肴,而且认为很好吃;只有20%的未购物组孩子选择了试吃。

研究人员认为,让孩子在购物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促使其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而且,让孩子参与烹饪过程可以增加他们尝试新食物的意愿,增强对蔬菜的食欲。

划重点

现象解析

◆孩子出现吃饭慢、挑食的问题

◆父母“催、哄、吼”花式喂饭

◆孩子缺乏自主性,不催不做

家长应对

◆定下规矩,发挥爸爸的权威感

◆注重吃饭氛围和正向引导

◆带孩子买菜,发掘孩子的主动性

收藏文章

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