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 登录
  • |
  • 注册

选择城市

登录

还没有账号?点此 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点此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修改密码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

关于新高考选课的隐忧

专栏:教育头条 | 6年前发布

寒假是远方学子归家的时间,除了与父母团聚,同学聚会外,有些比较念旧的学生会看望高中阶段对他们影响比较深的老师们。作为学业规划的校外指导老师,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回首探望,学业规划的作用得到孩子们的肯定和收益,令人欣慰。

交流中难免提到一些比较。几个学生不约而同提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这些学生多就读于长三角,江浙上海本地学生占比较大也是自然的事情,自古秀才多出自江南,良好的基础教育是江浙的传统优势,即便高考成绩类似的学生,一般规律是江浙地区学生很快就会表现出知识的广度和学习能力的灵活高效。这一情况我在几年前多次听到陕西学生提到,来自基础教育能力中游地区的学生在大学前半段会感受到较大压力。当然,随着入学时间的积累、教育资源在高校内部的公平,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这一差距往往会在大学三年得到改善,差距得到较好的缩小。但是,今年学生提到的现象,和往常的情况有些不同。

提到这一现象的学生有些共性,他们选报的大都是化学、药学和生物科学等专业。江浙地区学生是新高考制度下参加高考选报的,很多高校对药学、生物专业的规定科目仅仅是物理。也由此,很多凭借物理的出色成绩,加上历史、政治的选报科目顺利被录取的学生,在大一面对化学、生物基础课程时,居然听不懂!准备学业水平考试付出的精力,相比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学生说,听不懂的同学们很痛苦,现在整体琢磨着转专业的问题。。。。。

陕西是传统高考省份,改革需要在2019年启动,2022年才有首批选课制度下参加高考的学生。但上海浙江地区在2014年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2017年已经出现首批选课制度下的高考生。

选课的关键是高中课程与大学专业的对应。相比化学生物的学习投入,选报历史、政治的投入产出比要高很多。但相比物理,相信很多学生宁可选择化学,同样时间产出的分数提升要高于物理。这就是选课中的核心,学科难度与提分性价比。

不太清楚为什么化学、药学和生物专业的选课要求是物理,而非化学。有些与常理相悖。但无论理论上如何,现实中以物理进入化学类或生物类专业学习的学生,后期的学科学习情况跟踪非常关键,新高考成败最重要的是大数据下选课与专业的对应关系,这需要数据量及长期追踪,两个要素缺一不可。而客观掌握这两个要素具体信息的,只有高校,他们才是新高考成败长期的最重要因素。

当下新高考聚焦在高招办,可以理解,但也有些冤枉。

收藏文章

评论
热门文章